×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地方高师院校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与思考——以周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高校在校人数不断攀升,200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4万,而2016年已经达到了765万。高校的扩招使整个社会的科学素质和文明素养得到较大提升,同时也带来了“就业难”这个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因素、学校原因,也有大学生就业观不科学、不正确等个人原因。因此,对大学生开展就业观的调查研究,可以改进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就业,对社会稳定和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周口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采取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选取大一到大四共计300名同学,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88份,回收率96%。调查对象中男生50名,占16.7%,女生250名,占83.3%。 (三)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就业形势认识、就业期望(就业地区、就业单位、就业薪酬等)、影响就业因素等。 二、结果 (一)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 1.对生物科学专业就业前景的认识。5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一般。30%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15%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比较悲观。 2.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79.75%的学生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需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能力。 3.对生物产业发展的认识。调查显示,有52.8%的学生认为生物学科已经深入到农业、医药医疗等多个行业,生物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二)就业期望 1.对薪金水平的期望。调查结果显示:40%的学生对薪金的期望是2500元~3500元。在现实中,河南绝大多数地区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工资为2000元~3000元。 2.对工作单位性质的期望。有88.75%的学生首先选择到政府机构或者教育、医疗、科研等事业单位就业,而愿意到基层就业的学生不足5%。 3.对就业地区的期望。调查中,学生选择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自己家乡、省会等大中城市和中小城市。 4.对声望地位及工作稳定感的期望。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声望地位和稳定感等各项因素中,最受重视的因素是工资福利待遇,其次是工作的发展前景和个人兴趣。 (三)个人就业目的与困扰因素 1.在关于个人就业目的的调查中,“解决生计的需要”为60.5%毕业生的选择,53.0%的学生“希望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30.6%的学生是为了“发展自身兴趣爱好的需要”。 2.关于“求职中最困扰因素”的选择,42.5%的学生选择了“信息缺失”这一因素,42.6%的学生选择“综合能力不足”等。 三、讨论 (一)就业观滞后 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过渡到了大众化,但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还比较陈旧滞后。过于追求工作的稳定性,“铁饭碗”观念比较强,不愿接受挑战,害怕面对失败和挫折。 (二)忽视自身长远发展 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中更多地关注工作条件、薪水报酬等短期的现实利益,而对涉及长期发展的自身的职业兴趣、工作能力、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考虑较少。许多大学生仍仅仅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把工作当成一种事业,不能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三)基层就业意识不强 不愿意去基层就业的人数占绝大部分,多数毕业生还是认为基层待遇和发展前景与发达城市相比存在差距。促使大学生产生这种就业思想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基层工作待遇、基层工作环境、家庭对去基层的态度等。同时,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由于自身的唯利就业观以及就业信息宣传得不到位,大多数学生对基层就业信息的了解程度并不高。 四、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 帮助大学生认清当下的就业形势,及时更新就业观念,放低心态,主动降低就业层次,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将自身利益与国家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敢于从基层做起,在社会发展中找到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最佳位置。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综合素质、求职技巧的培养 把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中,指导大学生充分了解当下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思路;重点对毕业生、非独生子女及家庭经济状况不良的学生进行就业压力心理疏导,使其形成良好的就业心理。同时,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完善培养方案,塑造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扩大就业机会。 【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观研究”(JY B)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周口师范学院普通大学生耐力素质现状调查与分
下一篇:周口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调查与分

Top